
數字產業正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產業業務收入達35萬億元,同比增長5.5%。深挖數字產業自身發展的巨大潛力,發揮數字產業的融合賦能作用,還將釋放更強動能。
數字產業增長勢頭強勁。數字產業是提供與數字技術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產業,主要涵蓋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通信、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四大行業,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礎支撐。在我國經濟承壓時,數字產業依然顯示出較強的產業韌性與輻射帶動作用。2024年,我國數字產業重點監測的核心指標中九成以上實現同比提升,不僅總體市場規模可觀,利潤總額也保持平穩增長,是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技術創新是數字產業蓬勃發展的核心動力。數字產業集合了不少熱門的前沿技術,是創新最活躍、研發投入最集中的領域。這些新技術催生出大量新產品、新服務,開拓出新的市場空間,吸引眾多企業參與,貢獻創新力量,投入資金活水,為數字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以人工智能為例,隨著大模型技術、產品迭代升級,人工智能不僅在服務醫療、生產制造等行業加速融合應用,也為智能硬件打開新一輪消費空間,帶動人工智能產業不斷壯大。
產業融合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除了具有高創新性,數字產業還具有高滲透性,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打破產業邊界,帶來產業變革。立足不同產業特點和差異化需求,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不僅能推動傳統產業向著現代化、智能化方向邁進,拓展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也為數字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實現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我國具備發展數字產業的獨特優勢。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等,都是數字產業落地生根的沃土。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和光纖寬帶網絡。5G、千兆光網、算力創新應用在工業、醫療、能源等領域實現規模推廣,智能產品應用蓬勃發展,形成全球最大的數字消費市場。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數字領域,已有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發展數字產業,關鍵在于強化技術創新的驅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這正是要加大對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建立更完善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前沿技術中包含不少數字技術,要抓住發展機遇,聚焦關鍵領域,強化精準攻關,加快技術突破,提升產業水平,筑牢數字產業的技術底座。
壯大數字產業,重點在于強化應用場景的帶動力。我國數字技術應用場景豐富,傳統產業體量大、種類多,要用好這些優勢,推動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帶動數字產業發展壯大。拓展應用場景,數字產業企業要與上下游共同發力,開發基于產業鏈的應用場景;龍頭企業應開放技術資源和應用場景,支持中小企業基于這些資源開發特色應用,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
創新為筆、融合為墨,數字產業將釋放更強動能。展望未來,堅持技術自立、生態協同、開放包容,數字產業不僅能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也將引領全球經濟邁向更加智慧、綠色、繁榮的新時代。(作者:黃鑫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