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霉橘子也能“賣出高價”,憑啥?真的有人買嗎?

2025-03-25 07:57 來源:解放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孫丹)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發霉橘子也能“賣出高價”,憑啥?真的有人買嗎?

2025年03月25日 07:57   來源:解放日報   

  

  某二手交易平臺上,發霉的橘子等食品標注了高價。交易平臺截圖

  最近,發霉的橘子火了——在部分二手交易平臺上,有很多賣家將發霉的橘子作為產品銷售,標價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的還標上了“適合做實驗用”“可用于研究、學習”等旗號。真的有人買嗎?

  上海辟謠平臺調查發現,這又是部分網民嘩眾取寵之舉。高價銷售的發霉橘子,根本就是有價無市。這一鬧劇背后既是發帖者博眼球、求流量之舉,也暴露出部分平臺的算法缺陷——因為算法會推薦類似“發霉橘子”的非正常商品,才令部分網民聞風而動。

  為引流而設置相關產品

  溯源發現,部分網民之所以兜售發霉的橘子,大概率是受一則社會新聞“啟發”:去年梅雨季,浙江德清縣鄧女士發現家里的一顆蘋果長出了白色蘑菇。她覺得新奇,就將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迅速引發網友關注,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的研究人員。研究人員表示,蘋果長菌菇很罕見,具有研究價值,所以私信鄧女士,希望購買這個菌菇樣本。鄧女士表示,既然蘋果對研究有幫助,愿意免費提供,就將蘋果上的菌菇樣本寄給了研究人員。此后,課題組確認蘋果上的菌菇是裂褶菌科的白參菌,具有食用價值,并以此培育出更多的白參菌,還寄了一部分給鄧女士,以表感謝。

  這本是一則大眾生活與科研探索偶爾碰撞出火花的趣事,是普通人支持科研的樸素之舉,并非刻意包裝、導演的故事。最近走紅的“發霉橘子”卻以此為藍本,進行了過度演繹。

  上海辟謠平臺與部分賣家聯系,發現大部分都是為引流而設置相關產品:有的本身就是銷售其他產品的商家,因為發霉橘子有流量,所以在自己的主頁設置相關產品,以便獲得平臺推薦,增加自家商品的曝光量。還有的純粹是為了好玩湊熱鬧,或是使用網絡圖片,或是將家中發霉的物品隨意標價。面對記者以買家身份的詢問,有的直接在商品評論中表示,出手這些商品就是為了“好玩”。

  進一步暴露“發霉橘子”是鬧劇的,還有相關產品的銷量——不論是幾十元還是數千元的標價,銷量都是零。

  平臺僅僅提醒還不夠

  但是,偏偏有網民看中了這些另類商品帶來的“流量”,不僅爭相賣發霉橘子,還有人曬出了發霉大蒜、發霉米飯等待價而沽。更有一些自媒體編造出“發霉橘子具有科研價值,在二手平臺售價上百元”等主題的虛假信息,導致部分網民信以為真。

  然而,相關平臺不僅不制止這些帶有演繹和誤導性質的行為,還通過算法推薦,不斷將噱頭商品和謠言短視頻推送到用戶的首頁上。

  為此,有官方媒體提醒公眾,不要隨意保留發霉的食品,也不要隨意培養霉菌,因為這些行為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霉菌繁殖產生的孢子很容易擴散到空氣中,對老幼、免疫力低下等人群而言,這些霉菌孢子都是很大的健康風險:吸入霉菌孢子可能引發或加重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甚至導致肺部感染,引發咳嗽、呼吸困難、胸痛、肺炎、真菌性肺部感染等病癥。

  但是,僅僅有提醒還不夠。當務之急是從源頭出發,叫停相關商家和自媒體的嘩眾取寵之舉,并督促相關平臺承擔審核清理職責。

  對那些兜售“發霉商品”的商家和“二創”自媒體來說,“好玩”不該成為造假的借口。他們罔顧科學,不僅傳播了危險的生活方式,還誤導了大眾對科學研究的認知,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至于平臺,也不該為弄虛作假行為提供溫床。算法推薦讓相關商品和內容廣泛傳播,直接催生了賣家和自媒體的造假動機。所以,交易平臺應當承擔起審核責任,及時清理下架那些沒有科學依據、單純以博眼球為目的的商品。短視頻等社交平臺也要拒絕那些“二創”產品,避免更多的網友被噱頭和虛假信息所迷惑。 本報記者 任翀

(責任編輯:孫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一级风流片A级国产 | 一及片中文字幕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 | 一级按摩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