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代表——冰雪運動走向大眾
“去年的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和今年的全國大眾冰雪季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舉辦,今年又恰逢哈爾濱舉辦第九屆亞冬會,冰雪體育賽事‘溢出效應’明顯,群眾對冰雪運動熱情高漲,帶動冬季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張銳說。
張銳代表介紹,內蒙古雪季長,冰雪與草原、山地、森林、沙漠、溫泉等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冰雪旅游資源。“為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內蒙古推出了冰雪那達慕、冬季英雄會、冷極馬拉松等特色活動,激發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積極性。”張銳代表說,內蒙古各地還充分利用公園水域、城市空閑地等建設室外滑冰場,打造群眾身邊的冰雪運動場地,讓人們充分享受冰雪運動樂趣。
“內蒙古圍繞‘冰雪惠民’理念,推進設施網絡化、活動常態化、產業生態化、服務標準化、文化浸潤化,努力構建全民共享的冰雪經濟體系。”張銳代表說,內蒙古將主動融入國家冰雪經濟“一區兩帶多節點”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分區施策,以呼倫貝爾市、興安盟為核心建設具有影響力的冰雪經濟引領區,支持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烏蘭察布市等地規劃聯動、錯位互補,市場化開發一批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打造更多具有內蒙古特色的冰雪場景。同時,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推進“冰雪+休閑健身”“冰雪+體育賽事”“冰雪+越野穿越”“冰雪+演出展示”等業態和項目創新發展,打造沉浸式演藝、展覽、娛樂等冰雪消費新場景,帶動冰雪經濟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經濟日報記者 吳 浩)
李克良代表——全鏈條構建生態圈
作為“冬奧之城”,河北省張家口市發揮比較優勢,放大冬奧效應,全鏈條協同打造冰雪經濟生態圈,“夏季戶外、冬季滑雪”業態不斷豐富,冰雪運動推廣成效愈加突出,冰雪產業發展活力更加強盛。“張家口冰雪產業不斷壯大,兩個冰雪產業園2024年營收分別增長44.3%、37%,冰雪裝備多項核心技術實現國產化突破,初步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產業格局。”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克良說。
李克良代表介紹,張家口推進“全民上冰雪”惠民工程,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突破700萬,高水平雪上賽事承辦數量連續3年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國內最大的高端滑雪集聚區。2024至2025雪季,張家口市崇禮區接待游客479.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7億元。
李克良代表介紹,張家口將繼續加快冰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冰雪經濟生態圈。一是著力打造冰雪運動發展高地,持續拓展冰雪運動普及成果,帶動更多群眾走向冰場、走進雪場。二是著力打造冰雪文旅度假勝地,開發“冰雪+”融合特色產品,推動冰雪康養、冰雪研學、冰雪文化、冰雪旅游深度融合。三是著力打造冰雪產業示范樣板,聚焦集群化發展,提升冰雪產業園區能級,培育一批冰雪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形成集研發制造、設計服務、檢驗檢測、展示銷售等于一體的冰雪產業發展格局。四是著力打造冰雪人才培養基地,實施冰雪技能人才領航行動,創新引進機制,健全培訓體系,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加快建成高水平冰雪后備人才“蓄水池”。 (經濟日報記者 王勝強)
王雪峰代表——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近年來,白山市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冰雪價值,冰雪旅游紅利不斷釋放,‘長白山之冬’冰雪旅游季品牌效應逐漸凸顯。”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山市市長王雪峰表示,今年春節期間,長白山國際度假區重點酒店平均入住率達80.1%;白山市“松花江上·雪谷市集”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
白山市地處長白山核心腹地,擁有世界級冰雪資源。王雪峰代表介紹,白山市以長白山國際度假區、長白山華美勝地度假區兩大國家級度假區為核心,輻射帶動29家A級旅游景區、74家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5家滑雪場、4家溫泉旅游度假地,豐富冰雪旅游產品供給,構建了以冰、雪、溫泉、邊境、民俗、漂流、狩獵為代表的冬季旅游產業集群。2024至2025雪季,白山市策劃了多項主題活動,掀起“嬉冰雪、浴溫泉、賞霧凇、過大年”熱潮。
“實踐充分證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王雪峰代表說,白山市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區域合作、品牌塑造、創新推廣等途徑,加強與其他冰雪旅游地的合作交流,不斷提升白山冰雪經濟影響力,更好滿足游客對冬季旅游的需求。
王雪峰代表表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白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要深挖長白山區域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漁獵文化、民俗文化、闖關東文化等,不斷豐富長白山文化內涵,講好旅游背后的文化故事,讓更多游客向往白山、走進白山、愛上白山。 (經濟日報記者 馬洪超)
祁曉冰委員——開發多元消費場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近年來,多地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推動冰雪運動與多元業態融合,催生出一大批特色凸顯、吸引力強的冰雪消費場景。
“烏魯木齊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全國政協委員、烏魯木齊市副市長祁曉冰介紹,烏魯木齊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豐富冰雪產品供給,開發多元消費場景。打造多層次冰雪消費產品體系,優化南山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核心項目品質。此外,通過融合民俗文化,開發冰雪主題文化體驗旅游線路,舉辦“冰雪大廟會”等傳統節日活動。
祁曉冰委員表示,如今消費者對冰雪產品的需求日益個性化和多樣化。“我們圍繞特色IP,拓展冰雪場景。以舉辦‘第22屆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為契機,開展IP化運營,通過舉辦新疆第二屆冬季運動會、烏魯木齊冰雪馬拉松等賽事,打造‘跟著比賽去旅游’新業態。”祁曉冰委員說。
“要讓冰雪經濟由‘網紅’變‘長紅’,還需從多方面著力。”祁曉冰委員建議,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冰雪消費場景和產業集群,在提升服務質量基礎上不斷豐富產品供給,開發更多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立足冰雪資源和產業優勢,以數字技術和業態融合為支撐,開發差異化、特色化冰雪產品,滿足多層次需求。探索滑雪度假的四季運營模式,激發全時全域旅游消費潛力。 (經濟日報記者 杜秀萍)
趙坤宇委員——裝備器材蓬勃發展
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的成功舉辦,讓來自黑龍江佳木斯的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佳木斯市委會主委趙坤宇深刻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趙坤宇委員認為,這需要更好推動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
我國已形成15個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基本覆蓋了從頭到腳、從個人到場地、從競技競賽到大眾運動全產業鏈的冰雪裝備器材。從2015年到2023年,冰雪裝備相關企業數量由約300家增長至900家左右,銷售收入從不到50億元增長至220億元左右。
冰天雪地是天然的冰雪裝備器材測試場地。趙坤宇委員介紹,在佳木斯市同江市邊境經濟合作區,依托天然冰雪試驗場,極地車型研發周期大幅縮短;借助對俄口岸優勢,產品成功走出國門,訂單不斷。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數字化建模技術、齊齊哈爾冰雪裝備產業園的高國產化率澆冰車等“智造”成果表明,冰雪裝備器材產業正不斷創新突破。
冰雪經濟也促進了佳木斯特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獅頭鵝等養殖發展迅速,高品質鵝絨為冰雪裝備相關產業提供了優質原料。
為更好推動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趙坤宇委員建議,構建“冰雪+”立體生態。一是建設國家級寒地種源研究中心,培育更多特色品種;二是打造冰雪裝備創新聯合體,重點突破低溫電池、智能溫控等關鍵技術。“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與企業的共同參與下,這片銀裝素裹的土地必將綻放更絢麗的發展之花。”趙坤宇委員說。 (經濟日報記者 樊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