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參與了天津港集團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通過積極探索大模型加編程、個人數據助理、客服助理、辦公助理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天津港正加速港口行業大模型PortGPT的研發,推動人工智能與港口行業深度融合。
傳統港口數字化轉型一直是成衛東代表關注的重點。去年以來,他圍繞智慧、綠色和樞紐港口建設持續展開調研。記者在天津港集團數字化轉型辦公室看到,成衛東代表參與研發的港口行業大模型PortGPT正在自動進行智能視覺(CV)識別與判斷。緊盯現場的他,不時與團隊成員交流,緊張標注、優化結果,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港口工作經驗、操作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
在調研中,成衛東代表發現,傳統港口作業不僅能耗相對較高,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作業效率容易受到天氣等因素影響。
推動港口自動化設備升級成為亟待解決的必答題。成衛東代表說,“作為天津港AI訓練師的組長,為了緊跟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高速發展的步伐,我報考了人社部授權開設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培訓班。經過學習,熟練掌握了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對傳統產業工人與前沿科技的對接融合有了全新的認識”。
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投產運營,人工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是最大亮點之一。近幾年封閉區域的自動駕駛大數據,為公開道路示范應用和成衛東代表調研提供了樣本。過去一年,在成衛東代表建議下,天津港集團順利實現6臺智能網聯汽車在天津港東疆港區公開道路行駛。
成衛東代表說:“現在,我更關注‘培育和發展港口新質生產力’相關話題,將努力挖掘出更多創新點,為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基層痛點就是履職方向
——記者手記
在傳統港口轉型大潮面前,一個習慣了手動操控的基層代表,能否在數字化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這個疑問在成衛東代表的勞模工作室內找到了答案。電腦桌上,一張張畫滿符號的圖紙和一本本數字化操控資料展現著“老工匠”變身“人工智能訓練師”的決心。
面對新的職責和使命,成衛東代表沒有躺在傳統行業的功勞簿里,他用行動告訴更多從業者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也用自己的合理化建議為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建設添磚加瓦。
在他看來,基層的痛點就是代表履職盡責的方向。只要懷著不斷學習、勇于創新的心,用“二次創業”的決心和耐心擁抱數字化轉型浪潮,這些痛點和難點就能找到解決方案。
(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