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只有加大企業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主導權,讓企業在產學研中發揮更大作用,才能真正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一年,他深入調研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圍繞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產學研融合、人才流動等議題積極建言獻策,努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家,袁玉宇代表的履職工作也緊密圍繞相關產業展開。他牽頭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建設,加速醫療器械新技術的轉化落地。創新中心自2019年創辦以來,已集聚200余名國際產業人才,成功孵化多個創新醫療器械項目,并在去年成立了廣州醫星醫療器械概念驗證中心,進一步推動臨床科技成果的商業化落地。
袁玉宇代表認為,我國企業往往處于創新成果轉化的下游環節,如果能在早期就讓企業深度參與創新決策,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機制,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將大大提高。他在多次調研和座談中建議,希望推動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解決產業難題。
此外,袁玉宇代表還關注中小企業的創新資金支持問題。創新型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往往面臨高風險、長周期的資金需求,他建議建立更完善的耐心資本和專業資本支持機制,助力科技成果產業化。
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人才的流動性至關重要。袁玉宇代表發現,在國外,科研人才在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流動較為順暢,既能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也能讓企業更精準地把握技術前沿。但在國內,產業界和學術界仍存在一定的“鴻溝”,合作模式尚待優化。
“如果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能夠形成更加緊密的人才交流機制,讓科研人員更直接地參與到產業創新中,不僅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也能增強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為此,袁玉宇代表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相關建議。
此外,袁玉宇代表始終關注創新驅動發展、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科技成果轉化等問題。他希望通過優化創新政策、完善創新資本支持體系、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等舉措,為我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政策要落到企業需求上
——記者手記
采訪袁玉宇代表,能感受到他兼具科學家的嚴謹和企業家的敏銳。在邁普醫學的實驗室里,他向記者介紹最新研發的醫療器械產品,言談間充滿了對技術創新的熱情;談及產業政策時,他又展現出深刻思考和獨到見解。
這些年來,袁玉宇代表的履職之路緊扣“創新”二字,圍繞科技、產業、資本等要素,為我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并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結合。
袁玉宇代表說,創新的主體一定是企業,要讓政策真正落到企業的需求上,讓創新更高效、更具價值。這句話不僅闡明了他履職的思路,也道出了產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經濟日報記者 喻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