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會在幾年內超越人類嗎

2024-04-14 06:2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美國知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近日宣稱,到2025年或2026年,AI(人工智能)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類還要聰明。這個預測讓不少人驚詫:具備與人類同等智能甚至超越人類智能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已經近在眼前了嗎?

  前幾年,大多數科學家們對AGI的預期還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才能實現。近一年半以來,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在大模型方面的巨大成功,讓不少樂觀的業內人士把AGI實現時間表縮減到5年至10年。馬斯克的2年之期,很明顯是一個更為激進的預測。從人工智能發展現狀看,阻滯AGI實現的因素至少有一大瓶頸和兩大風險。

  一大瓶頸是能源瓶頸。風頭正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還處于“大力出奇跡”階段,依靠算力堆積實現智能涌現。2020年,最強的大模型算力需求達到每秒浮點運算次數10的23次方量級;到2024年,最強的大模型預訓練算力需求已達到每秒10的26次方浮點運算量級,并繼續按算力需求每3個月到4個月翻番的規律發展。算力密集意味著能量密集。據外媒報道,OpenAI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每天消耗的電力超過50萬千瓦時,用于處理約2億個用戶請求,相當于美國一個普通家庭每天用電量的1.7萬多倍。與這樣巨大的能耗相比,一個成年人的大腦功率僅約20瓦,低能耗優點十分突出。從能耗看,人工智能要達到人類智能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以至于有些專家寄希望于未來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帶來的“能源自由”,也有些專家寄希望于芯片和算法的突飛猛進,這二者的突破顯然都是短期內難以做到的。

  兩大風險是商業風險和安全風險。

  從商業風險看,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投資面臨著“賠本賺吆喝”的質疑,增速難以持續,這有可能會影響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比如,一家美國公司的大模型產品向用戶收取10美元月費或100美元年費,但因為服務成本高,需要每個月為每個用戶“倒貼”20美元。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AI)行業現狀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AI初創公司融資總額約為425億美元,比2022年的473億美元下降10%。大模型創業公司估值高、缺乏明確商業化路徑,已經勸退了不少風險投資者。當前,雖然大量資金仍在涌向大模型,但燒錢如流水的“煉大模型”成本,也讓大模型的商業變現需求愈加急切。

  從安全風險看,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在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預知的風險和復雜的挑戰。要確保人工智能始終處于人類控制之下,打造可審核、可監督、可追溯、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顯然不是讓人工智能不受約束地發展越快越好,而是需要堅持“科技向善”的倫理先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規范及問責機制。人工智能治理關乎全人類命運,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因此人工智能規則制定也不能由少數發達國家說了算,而是要推動構建公平、公正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體系。

  人工智能或許終有一天將超過人類,無論那一天是遠還是近,人類都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惠敏)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人工智能會在幾年內超越人類嗎

2024年04月14日 06:24   來源:經濟日報   

  美國知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近日宣稱,到2025年或2026年,AI(人工智能)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類還要聰明。這個預測讓不少人驚詫:具備與人類同等智能甚至超越人類智能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已經近在眼前了嗎?

  前幾年,大多數科學家們對AGI的預期還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才能實現。近一年半以來,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在大模型方面的巨大成功,讓不少樂觀的業內人士把AGI實現時間表縮減到5年至10年。馬斯克的2年之期,很明顯是一個更為激進的預測。從人工智能發展現狀看,阻滯AGI實現的因素至少有一大瓶頸和兩大風險。

  一大瓶頸是能源瓶頸。風頭正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還處于“大力出奇跡”階段,依靠算力堆積實現智能涌現。2020年,最強的大模型算力需求達到每秒浮點運算次數10的23次方量級;到2024年,最強的大模型預訓練算力需求已達到每秒10的26次方浮點運算量級,并繼續按算力需求每3個月到4個月翻番的規律發展。算力密集意味著能量密集。據外媒報道,OpenAI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每天消耗的電力超過50萬千瓦時,用于處理約2億個用戶請求,相當于美國一個普通家庭每天用電量的1.7萬多倍。與這樣巨大的能耗相比,一個成年人的大腦功率僅約20瓦,低能耗優點十分突出。從能耗看,人工智能要達到人類智能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以至于有些專家寄希望于未來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帶來的“能源自由”,也有些專家寄希望于芯片和算法的突飛猛進,這二者的突破顯然都是短期內難以做到的。

  兩大風險是商業風險和安全風險。

  從商業風險看,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投資面臨著“賠本賺吆喝”的質疑,增速難以持續,這有可能會影響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比如,一家美國公司的大模型產品向用戶收取10美元月費或100美元年費,但因為服務成本高,需要每個月為每個用戶“倒貼”20美元。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AI)行業現狀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AI初創公司融資總額約為425億美元,比2022年的473億美元下降10%。大模型創業公司估值高、缺乏明確商業化路徑,已經勸退了不少風險投資者。當前,雖然大量資金仍在涌向大模型,但燒錢如流水的“煉大模型”成本,也讓大模型的商業變現需求愈加急切。

  從安全風險看,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在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預知的風險和復雜的挑戰。要確保人工智能始終處于人類控制之下,打造可審核、可監督、可追溯、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顯然不是讓人工智能不受約束地發展越快越好,而是需要堅持“科技向善”的倫理先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規范及問責機制。人工智能治理關乎全人類命運,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因此人工智能規則制定也不能由少數發達國家說了算,而是要推動構建公平、公正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體系。

  人工智能或許終有一天將超過人類,無論那一天是遠還是近,人類都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惠敏)

(責任編輯:王炬鵬)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熟女丰满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亚州免费在线播放 | 尤物亚洲入口一区 | 午夜福利啪国产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日韩国产欧美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