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歐班列開行1.9萬列,同比增長10%,累計開行已突破10萬列。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國際陸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瑞領將中歐班列形容為“鋼鐵駝隊”。一年來,他一直關注著這一“駝隊”的步伐。
“我主要圍繞中歐班列(石家莊)集結中心建設、石家莊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和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開展調研,實地考察了一些陸港物流樞紐,走訪了京津冀地區30多家企業,為今年的提案工作積累了豐富素材。”在劉瑞領委員看來,提案必須在掌握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撰寫,調研必須在“問題導向”和“經驗學習”結合的前提下開展,既以物流業工作者的專業視角剖析梗阻,又以全國政協委員的擔當為產業升級建言獻策。
劉瑞領委員在調研中發現,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在區域協同聯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發展瓶頸,他針對性地提出多項建議,希望為促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出一份力。“委員不僅需要加強學習、深入思考,更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實際問題,通過協商議政、調研提案,讓發展中的‘絆腳石’轉化為再進步的‘墊腳石’。”劉瑞領委員說。
作為公司總經理,劉瑞領委員帶領員工在推動物流樞紐建設、中歐班列運營等方面,一方面優化物流流程,提升作業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與周邊產業聯動,通過“中歐班列+產業集群”模式,為產品出口提供高效物流通道服務。據介紹,2024年石家莊國際陸港開行中歐班列839列,同比增長37.1%。
“2024年石家莊國際陸港中歐班列的運營線路不斷拓展,服務質量顯著提升,‘重去重回’均衡發展。這些變化得益于政策支持的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運營能力的提升。”劉瑞領委員表示,希望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與其他委員一道,推動更多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的政策出臺。 (經濟日報記者 曾詩陽)
好提案源自深調研
——記者手記
走訪數十家企業,考察多個物流樞紐……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二年,劉瑞領委員進一步加大調研力度,拓寬調研渠道。
全面掌握真實情況、找準問題癥結所在,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重要前提。調研是發現問題的“顯微鏡”,通過調研,委員獲取到第一手的信息,為高質量建言獻策提供依據;調研是凝聚共識的“黏合劑”,在調研中與不同領域、不同群體交流溝通,架起連接政策與民生的橋梁,切實增進認同。
提案中每一條數據、每一個案例的信手拈來,背后是許多個日夜的鉆研和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在廣大委員的履職實踐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